质谱级乙腈彪仕奇带您了解为什么要使用质谱分析?
质谱简史
1897年—现代质谱(MS)归功于英国曼彻斯特JJ Thomson的阴极射线管实验。
1953年—沃尔夫冈·保罗(Wolfgang Paul)发明的四极和四极离子阱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1968年—马尔科姆·多尔(Malcolm Dole)开发了当代电喷雾电离(ESI)。在真空中产生气溶胶会产生蒸气,这种蒸气被认为很难实用。液体的体积增加了其冷凝相的100到1000倍(标准条件下1 mL/ min的水将产生1 L / min的蒸汽)。
1974年—Horning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气相色谱(GC)技术开发了大气压化学电离(APCI),但并未广泛采用。
1983年— Vestal和Blakely加热液体流的工作被称为热喷涂。它成为当今商业上适用的工具的预兆。
1984年—芬恩在ESI的工作发表,使其在1988年获得诺贝尔奖。
为什么要使用质谱分析?
医药工业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药物研发和药物开发时需要利用MS的特异性、动态范围及其灵敏度,区分复杂基质中紧密相关的代谢物,从而鉴定并量化代谢物。尤其是在药物的开发过程中,药物需要进行相应的鉴定、纯化,确定早期的药代动力学,MS已经证实是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生物化学家扩展了MS的使用领域,将其应用到蛋白、肽和寡核苷酸的分析中。使用质谱仪,生物化学家们能够监测酶的反应,确定氨基酸序列,并通过包含有蛋白裂解片段衍生物样品数据库鉴别大分子蛋白。生物化学家通过氢-氘交换在生理条件下形成重要的蛋白-配体的复合物,监测蛋白质的折叠。临床化学家在药物检测和新生儿筛查中也应用MS,取代结果不确定的免疫分析。食品安全和环境研究人员也是这样。他们跟行业中相关的企业工作人员一样,也使用MS,比如:PAH和PCB分析,水质量分析,及食品农药残留分析。确定油组成是一项复杂且昂贵的工作,这刺激了早期质谱仪的发展,并不断推动该技术的继续创新。现今,MS的专业人员可以在各种质谱仪、一系列完善可靠的电离技术中进行选择。
你在考虑使用质谱仪(MS)之前,应当考虑一下这些问题:您分析的是蛋白质、肽等大分子,还是获取水溶性小分子的数据?您是在寻找目标化合物,还是表征未知样品?针对复杂基质,您当前的分离技术能到达所需要的纯度吗,或者您必须开发新的纯化方法?您要求单位质量精度(比如400 MW),或5ppm的质量精度(比如,400.0125 MW或质量为400时准确度为2mDa)?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有所考虑的。
质谱级乙腈彪仕奇为您提供更专业的服务,帮您解决更专业的问题,如有需要,欢迎联系我们!!!